【一线风采】攻坚克难显本色 薪火相传保安澜

发布日期:2025-08-15 16:39 来源:石港所 作者:王奕文 浏览次数: 字体大小:[ ]

泵站中控室的灯光,十多年来始终与石港所聂朋的身影相伴。窗外潺潺水声应和着他守护江淮水脉的赤子之心,在这方天地间,他早已成为一株扎根沃土、傲然挺立的青松——年轮里刻满忠诚,枝叶间写满担当。

风雨砺初心

调水抗旱的工作中总是充斥着重重困难险阻。二月凌晨,上位机冷却水系统故障,刺耳的警报声撕裂泵房的沉寂。聂朋的身影已站立在故障设备旁,在他冷静的排查中故障悄然遁形,是技术更是信仰的淬炼。

七月正午,1#闸门闸位计“罢工”。上游工作桥面温度突破50℃,他俯身如弓,拆解闸位计,检查编码器,更换钢丝绳,终让机组重启的嗡鸣响彻泵房。

八月暴雨如注,金湖站3台清污机突发故障,聂朋身披雨衣,在泥泞中紧盯维修进度并同步上报,他半蹲在湿滑的泥地上,雨水顺着雨衣领口灌入后背,可他的目光却始终如磐石般坚定,丝毫没有动摇。

匠心护安澜

抗旱攻坚期间,机组运行工况持续恶化。聂朋带领技术团队昼夜攻关,通过系统排查和科学分析,最终锁定罪魁祸首是新型水生植物“浒苔”。这种形似青苔却根系发达的生物,疯狂缠绕在拦污栅上,不仅导致清污机齿耙无法正常作业,更造成栅体变形、传动链断裂,水位差增大,进水流态差等一系列连锁反应。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,聂朋创新采取“三步走”解决方案:首先调用长臂挖机清理两侧拦污栅,确保基本过流量;随后统筹调度进水口和清污机拦污栅,优化运行方式;最终通过吊装修复、改造齿耙结构等技术创新,化解关键矛盾。

“攻坚克难显本色,守正创新见真章”。聂朋用专业与担当诠释着工匠精神。在故障诊断时,他是抽丝剥茧的“设备医生”;在技术攻关时,他是敢为人先的“创新先锋”;在急难险重面前,他更是冲锋在前的“党员旗帜”。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,让他在毫厘之间守护着设备的健康脉搏,在细微之处彰显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。

薪火照征程

抗旱一线,聂朋既是“行走的课堂”,更是“流动的标杆”。他深知“独木难成林”的道理,在轰鸣的泵房、精密的中控室、复杂的高低压设备间,总能看到他躬身示范的身影。从设备原理到故障排查,从操作规程到应急处理,他将十多年积累的“独门秘籍”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事,用专业与热忱培育着一支能打硬仗的技术团队。

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聂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薪火相传的真谛。十载春秋,他用脚步丈量责任,累计巡查里程达4000余公里,相当于绕行洪泽湖11周;用创新破解难题,主导完成6项关键技术改造,获得7项实用新型专利;用匠心培育新人,带出了8名能独当一面的泵站技术骨干。他播下的不仅是技术的火种,更是一种“一事终一生”的工匠精神,一种“守护江河安澜”的使命担当。

十年风雨路,初心未曾改。朝霞与星光见证他巡检的脚步,汗水与雨水交织成他无声的勋章。入江水道奔流不息的不仅是润泽万物的水流,更是一位党员以热血与智慧守护江河安澜的赤诚。聂朋,他以行动昭示:平凡岗位之上,亦能矗立起一面旗帜——一面写着责任、刻着担当、映着初心的鲜红旗帜,在江淮大地的水韵湖光中,永远猎猎招展。

(照片:王奕文)


分享到
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