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,持续的高温少雨让抗旱保供形势日趋严峻。石港站内机声轰鸣,水流奔腾,每一台设备的稳定运行都关乎着抗旱命脉的畅通。在这片由钢铁与水流构筑的战场深处,运维股股长王新,这位扎根泵站近三十载的“老水利”,正以无声的行动,诠释着一名泵站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。
精研技术 善解难题
王新的战场,是那些冰冷却维系着生机的机组设备。在同事们眼中,他有一双“透视眼”——机器深处最细微的异响、最隐蔽的故障,都难逃他的洞察。八月,清污机突发故障,厚重的水草堆积如山,水流受阻。众人焦急排查,王新却冷静地俯身细听,手指轻抚设备外壳感知震动,最终锁定症结:轴承内部磨损严重。采购新件周期漫长,旱情如火,他果断带领团队拆解修复,在油污与金属碎屑中奋战整日,硬是让这台“铁龙”重新吞吐自如。
类似的险情不胜枚举:水泵密封填料意外损坏,他带头抢修,汗水浸透工装;1#主变箱照明突然熄灭,众人疑为线路故障,他却迅速判断出仅是灯泡寿终,手到病除。从核心机组到厂区路灯,从真空破坏阀的精密检修到水电线路的日常维护,他如同不知疲倦的精密仪器,维系着泵站这颗“心脏”每一次有力的搏动。
正是源于这种“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”的钻研,每当问题出现,他从不等靠,而是将“石港精神”中的“自己动手”外化于行,自己动手制作或改良零件,实现从“不可能”到"可能"的蝶变。这份源自对水利事业的热爱和对卓越的追求,正是石港精神最生动的诠释。
倾心传艺 薪火相承
在石港站,年轻职工们提起王新,都会不约而同的喊他一声“王教授”。这个亲切地称呼背后,不仅是对他精湛技术的认可,更是对他倾囊相授、悉心指导的敬意。作为泵站高级技师,他总说:“技术要传承,经验要分享”。每逢机组开机,他会组织年轻职工们一起前往现场,熟悉开机流程、巡视路线;停机检修时,他又化身“设备医生”,对开机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一一进行检修;不忙的时候,总是可以在实训室里看到他在为年轻同志们讲解泵站知识,带着他们一起进行实操。这种“传帮带”的精神,让石港站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,为石港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后备力量。
三十载如一日,王新用双手守护着泵站的正常运转,用匠心诠释着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。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有的只是对设备的了如指掌、对技术的精益求精、对同事的无私帮助。在抗旱保供的第一线,正是有这样一群像王新一样的“泵站守护者”,用专业与坚守筑起了坚固的技术防线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工匠精神。
(照片:鲁宸 编辑:李婉莹)